大溪公園

觀光地圖

      圖、文:達文西瓜

「大溪公園」:
大溪公園建於日治時期明治42年(1909年),日軍明治28年登台(1895年)
當時,日本人在公園內建造了大溪神社,忠魂碑,相撲場,及公會堂等日式建築。
如今公園樹下有許多方形的石桌與石塊看似桌椅,其實是日本式的石燈推倒之後就地取材的,公園內數種茂密繁多,大溪公園的面積範圍正好就是一個台灣形狀。

明治42年宣統元年[己酉]1909建崁津公園,
由於「大溪街」是當時台灣第一大街,屬於城市要衝,而且是支廳治所在地,更在1926年登錄為日本票選12勝景之一。
面積資料
面積:2甲6分8厘7毛(26,801平方公尺)
1甲1分8厘2毛 (官有地)
1甲5分5毛 (民有地捐獻→→板橋林家林鶴壽名下)

「大溪神社」
日本人在公園內起造一座「大溪神社」,名為「大溪社」,落成啟用於昭和7年(西元1932年)為桃園三大神社之首。
居住在大溪老城區的老人家都有去大溪公園裡的日本神社參拜經驗,所以對於神社懷有複雜的情緒,自從國民政府來台,大溪神社自然也是拆除目標,但是大溪人卻奇妙的將神社裡金碧輝煌的「神龕」巧妙的保存下來了,而且每年的廟會還抬出來遊街供人膜拜,知道的人不說、不知道的也沒問,這座華麗的「日本神龕」已經迷迷糊糊的不知讓大家拜了多少年。

「土木局基點」
據大溪地政事務所表示:此位於大溪公園超然亭旁的基點是老城區唯一一座,意味著設立此基點之後才有之後1919年大溪老街「市區改正」的正式規劃,堪稱是大溪老街的源頭。
這顆小石柱長寬約15公分、高45公分而已,正面刻字「大正二年」、側面刻字「總督府」,此為全台最早基點之一,在日治時期當時的民政局長官「後藤新平」為了清查及丈量土地面積而設立。

「復興亭」
日治時期昭和五年(西元1930年)日本人在大溪公園裡設置「忠魂碑」,石碑直立高聳,石碑下為方型建築,目的為日人祭祀在明治末年、大正初期的日軍與警察征戰客死異鄉的日本人。

 

2008年1月1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