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況簡介 建廟緣由 修建經過 關於開漳聖王 關於天上聖母

天上聖母

天上聖母

天上聖母(一般通稱媽祖或媽祖婆)。姓林,名默娘,福建省興化府背田縣湄洲嶼人。

乃宋朝都巡檢林愿,號惟怒之么女。惟懲翁與妻王氏因獨子洪毅體弱多病,奉祀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朝夕禱告。

常於興善廣施。某夜,王氏夢見觀音大士惠賜靈丹,服後便覺身中有異,從此懷孕。

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九、一;0年)庚申三月廿三日亥時,一道紅光自西北方射入室內,光華耀目,異香馥郁,天佈祥雲,光輝燦爛,呈祥瑞之兆,生下第七胎女兒,媽祖於是誕生。媽祖出世,彌月未聞啼聲,因取名曰「默」、稱「默娘」。

媽祖自幼聰敏過人,從師研讀經史,悉解文義,過目成誦。深居簡出,悉心研讀佛經,十歲時,傾心於誦經禮佛,非事不干,稍有空間就幫母親織布,是位天資穎悟神采秀發之孝女。十三歲時由玄通道人傳與「玄微秘法」,十六歲時更得神仙賜與「銅符」,從此學得一身法術,能通靈變化,顯他之無限神力,驅邪救世,治病活人,鄰里鄉黨,莫不驚為天上降下之

神人因稱為神姑,從此聲譽傳佈遐邇。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西元九七八年)媽祖十九歲,在家紡織,感應父兄於海上遇難,使出神通雙手緊握梭手腳踏機軸是在穩住父兄所乘之船免受風浪打翻,以保父兄生命,正在與巨浪驚濤掙扎搏鬥間,忽聞乃母呼聲」忽然使伊驚醒,手一鬆,船受波濤洶湧,兄被海浪捲走,媽祖醒後,勵哭向母親述說其事,是時天空已暗,即召各大姐燃燒柴房放光指引海上船隻

歸航方位,免在狂濤打轉受風浪打翻,並施神通引導父親及其他海上漁民航向湄洲島。遭受此一場災厄,骨肉分離之勵發願盡所修神通救護海難。有一年背田一帶久旱不雨,河川乾涸,農民叫苦連天,受縣尹之請,乞雨蒼天,使農民獲救。

媽祖廿二歲時,施法降服在湄洲西北方桃花山常作惡之「千里眼」、「順風耳」為兩大護法外,續伏「晏公」統領「嘉應」、「嘉祐」等水闕十八仙班協助巡衛廣大海面,佑護航行。宋太A不雍熙四年(西元九八七年)丁亥重陽節,媽祖藉重陽登高之習俗,登上湄峰,一時什雲峻嶺間,仙樂齊鳴,雲端洞開,發出五彩繽紛之光芒,金童玉女相迎,媽祖從雲霞上升,雲煙隨即密合,媽祖自此昇天。媽祖自自日昇天以後威靈顯赫,上為國家保社稜,下為生民拯扶陷溺,如救海難、瘟疫、旱災、水災、飢餓、協助官兵擊退流寇、痛懲海盜等神績不勝枚舉。媽祖自宋徽宗宣和四年(西元一一二二年)以降,歷代皇帝,均有褒封,或稱「夫人」或稱「天妃」、「天后」,迢清雍正四年︵西元一七二六年︶封為「天上聖母」。

媽祖顯靈感應,受歷代皇帝褒封以外,「通番事蹟碑」、「吳都文粹續」、「乾隆長樂誌」、「湄洲嶼誌略」、「福建通誌」詳誌神蹟,均有記載。另在台澎之「澎湖紀略」中記載:每年三月媽祖誕辰日:海中大小水族,均會聚集在媽祖宮前之海域上朝拜,又傳說北部關渡宮竣工落成日,忽有巨魚數千,隨潮而至,在宮前之港灣內巡游如禮拜狀,然後又隨潮出海。

又遜清康熙年間,郁永河於「海上紀略」:「洋中風雨晦暖,夜黑如墨,每於橋端現神燈示祐。又若有船中出嚼火燈光,升橋如滅者,船師謂之媽祖火,去必遭覆敗,無不奇驗。丹中例設媽祖棍,大魚、水怪欲近船,則以媽祖棍連擊船絃、魚怪遁去」,此節可證。.媽祖佑護我等祖先渡海來台之顯應外,在各地顯應個案神蹟繁多,實在不勝枚舉。只證各地普設廟宇及至家家戶戶奉祀媽祖而沐恩。即可知媽祖.賜我等之神恩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