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圳隧道尋幽之旅 行程: 由供養塔旁水圳入口處進入, 逆流朔水至二號隧道出口共計四點六公里 踏查紀錄: 達文西瓜 2001/12/22 註: 眼尖的網友問怎麼不再寫2002年的大圳之旅? 因為2002年走的水段並不理想也不那麼有趣, 不過大家還是可以期待2003年的活動,我估計會再回來走大溪到三坑子這一段,實在是畢生難忘的經驗, 大家到時候2003年12月地下水圳見面吧! 2003年7月.達文西瓜 |
冒險開始......... 今年參加石門大圳尋幽之旅的人數超越往年許多,這是極好的事情,這種活動就是要人多才會有趣,話說回來,一般人只要是聽說[去水溝地洞健行]往往就不會想要參加,若是要參加健行活動都要要選風光明媚鳥語花香的地方去,而且攜家帶眷也方便,相較之下,石門大圳健行活動就顯得特殊多了. 早上我在桃園市農田水利會搭乘主辦單位安排的專車前往,上車之後發現同行者多為年長者,諸如[長青會][老人會][早泳會]或是公園內的晨間運動社團,許多人都是第二次參加了,在車上不停的述說著上一次參加的情景,約三十分鐘車程到達大溪鎮大漢橋頭旁的[御成古道]口,從古道口往上走約二百公尺就可到達為了紀念在石門大圳工程中殉難工程人員而建立的[供養塔], 供養塔背面 在塔旁就有一處寬約二公尺,長約五公尺的水圳隧道入口,在平常時可以看到這個入口是滿滿的洶湧急流水面,幾乎伸手可及,現在因為水放乾了,我卻看到將近三層樓的高度在地底下!對我這長時間看慣了水位的觀察者是很意外的事,明知道水是很深的,未料竟是這麼深! 因為活動這一天剛好寒流來襲,大家都穿著厚衣外套排著隊伍,許多人竟然穿著大外套卻也同時穿著短褲和布鞋(這是為了要涉水),有些人雖然沒下雨也穿著雨衣還帶著漁網,有些人全身帶滿了手電筒和照明裝備活像個礦工,也有團體居然穿著白白淨淨的制服和白布鞋,看了令人擔心(據說隧道內到處是污泥),反正形形色色的裝備還真教人猜不出來這是甚麼活動.
為了便利民眾順利下去,水利會臨時搭建了簡易的樓板供人入內,在眾人蹣跚的攀爬下樓板之後第一腳就會踩在水深及腳踝的水面上了,想想看,身處在一個三層樓高的地洞中,前面一片黑暗,地面水淹到小腿,必須要逆水往前行走四點六公里才能重見天日,這是多麼刺激的事情啊!! |
||
對於四點六公里這個數字我覺得有著不可預料的巧合,因為同是日領時期日本人建造的新竹[竹東大圳]所建造的十四座水圳隧道每一座都是六點四公里!! |
||
當我攀爬下到水圳底部腳一站定,鞋襪就全泡在水裡了,冬天寒流穿著鞋子站在冷水中的滋味並不好受……,隨著眾人行動,大家紛紛打開所有照明設備開始逆水前行,雖然水圳隧道三天前截流把水放乾了,可是仍有少量的水仍潺潺的流著,這也使得行走時特別吃力,我們走這水圳隧道起點是[供養塔],位置相當於員樹林地底下數十公尺,前行會經過中正理工學院.中山科學研究院.核能研究所等地下,然後會在[三坑子]的水圳露天段出來,全長約四點六公里,以地形來看是可以直行的,但是我們在隧道裡卻是常有約二十度到四十五度不等的彎度,有點迂迴前進的味道,常常會看不到前後同伴的手電筒光線,年長的人們說日本人設計這隧道真是利害,故意在坡度較大的地方把隧道設計得灣灣曲曲,雖然增加施工難度,但是可使水流速度減緩;在幽暗的隧道中,才走沒多久,水深及膝是常有的事了. |
||
在隧道中朔水行走常常會突然被隧道頂流下來的山泉水灑到,或是被牆壁的噴泉噴到,所以我總要躲躲閃閃吃力的走著,這時候就很羨慕那些穿雨衣的人了,說到山泉水,隧道頂冒出的山泉水因為長時間流出,因而造成許多小鐘乳石,看起來非常有意思,據說鐘乳石要數十年才能增長一公分,而水圳隧道建於日領時期大正六年(公元1917年),以小鐘乳石長度看來應是隧道竣工不久就冒出來的吧!但是從[供養塔]入口上看過隧道住滿水的人都知道,隧道水流十分湍急強勁,怎麼可能壁內會有相片所見的土黃色都向下流的痕跡?實在令人不解.
|
||
水圳隧道內壁就和一般陸地隧道一樣是拱型的,壁面有一層厚厚滑滑的泥土附著,隧道地面兩側稍高,中間較深,往往水深及膝,也許是長年沖刷的緣故,我猜想地面損壞情形比牆面嚴重主要是因為石塊的沖刷刮損,因為在行走中常有人踢到大石塊,甚至有人踩到圓滑的大石塊而摔倒在水中,不過也有些人不是踢到石頭,而是踢到魚,許多長約二十至三十公分的鯉魚,甚至有些人還抓到魚,這是在活動中意料之外的節目,難怪在入口排隊時有人帶著漁網就是這個道理.
|
||
走道隧道二分之一處有人守在一旁以紅燈警示並請眾人靠左邊扶著牆邊走,因為有十幾公尺的地面被沖刷掉了,不小心走過會踩空甚至滅頂,可見水圳年度大修飾相當必要的,這樣龐大的水流量與速度造成的破壞力相當可觀,想到這裡不禁令人擔心,在隧道內每十幾公尺就會有一道銜接縫,偶有小水流潺潺溢出,如果大圳水從這些小縫灌出去的話,時間長久下來是否會掏空地下隧道邊的土石進而造成地層下陷呢?
|
||
就在隧道中段部分我們看到了答案,隧道中有一道銜接縫竟然寬約十五公分,我趕緊向前近看,發現隔著厚厚的水泥壁剖面之後竟然還有一道不知道多厚的磚牆!! 這使我回想到日領時期日本技士於1926年建造的[竹東大圳]出水口就是用紅磚砌造而成的,那麼早年[桃園大圳]的隧道應該也是紅磚砌造的了,之後在由於材料進步再使用鋼筋水泥灌鑄型成隧道內壁,至於鋼筋水泥部分是日本人或國民政府做的仍有待考究了,為什麼要多講這些呢?因為在日領時期大正年間,鋼筋是相當匱乏的金屬材料,甚至在大正八年(公元1919年)間,聞名全國的大溪鎮歷史街坊老街牌樓正在起造,上百戶的華麗街屋完全新建,能夠使用鋼筋水泥材料的戶數也只有[林本源租館]和[簡阿牛之建成商行]等建築物而已,在建材物資如此匱乏之際,桃園大圳能用得起如此龐大的鋼筋材料嗎?很令人懷疑,桃園大圳做到1924年才竣工,這關乎建築技術進步與材料供應的緣故,也許目前我們所見的鋼筋水泥隧道內壁是國民政府後來再加封補強的.
|
||
走過一半以上的路程時,隧道內的人都有些疲累了,淹過小腿的水不再冰冷,取而代之的是長時間涉水所帶來的酸痛,還好大家都會相互照應,互相打氣,一路上有說有笑的,也蠻有意思,這是很奇怪的感覺,在陸地上時大家都互不相識,最多點個頭笑笑,但是在地底下大家一起逃難似的走著,雖然藉著微弱燈光仍彼此看不到面貌,卻可以很開心的說說笑笑,然而一但回到了陸地之後,是否又會依然恢復冷漠了呢?
|
||
走著走著忽然前方幽暗處有人大喊:[到了!看到出口了!!]
,一聽到有人這麼喊著便有許多人大喇喇的濺起水花興奮的往前邁進(因為涉水跑不動),我倒是減慢了腳步,到了這裡才真有意猶未盡的感受,走不久經過稍灣的一段才看到前方出口的光亮,唯有在幽閉的地道中久了才能體會出口光亮帶給人真正的感受,真是令人無法形容!! 終於踩在沒有水的地面上. |
||
順著水利會熱心的服務人員引領,我們走到水利會佈置好的休息站,這裡有足夠的臨時廁所.更衣室.熱湯.熱食.還有別富情趣的稻田卡拉ok,水利會對活動完善的規劃與服務實在讓人很貼心. |
||
經過一番整理之後,我們走過三坑子的產業道路道大馬路上,水利會早已安排專車供民眾們搭車返家,遊覽車就停在路邊,只要人員一座滿就發車,相當便利迅速,在搭乘回途中,行車經過了中山科學研就院.行政院原子核能研究所.國防部中正理工學院.員樹林.埔頂工業區.等等人口密集區,這一條路線是延著[自來水板新水廠的水源保護區:大漢溪 平行直走的,
是實上,這一切有著極大的隱憂,尤其是將核種埋藏於地下[重水]深井之中的 [核能研究所],也許我們剛才與[核種]擦身而過仍不自知呢!!至於什麼是[核種]? 我看還是不說的好吧!..........
|
||
三坑仔網站介紹桃園大圳部分內容如下: 大正二年桃園台地發生五十年來最嚴重的旱災,日本當局便決 |
||
|
|
大溪老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