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民生日清簿

 

要找尋歷史的真像,相片是最容易取得證明的,其次是官方文獻,但是早期相片與文獻都是層次較高的資訊,難以讓人了解真實的基層民間脈動,而且所謂「隔代修史」,說不定還得「隔兩代修史」才能找到真相,所以我們必須從證據中做足田園調查功夫來追尋真相。

 

我們發現大溪在地歷史主要是以有文字記載、有影像、經濟較好的地區於族群為文史資料來源,那麼早期佔絕大多數的在地不識字的農民、工人、販夫走卒們,他們在文史資料裡是完全看不到的、是消失的,『因為他們無法做記載』,只能依靠「耳提面命、口傳心授」,所以永遠是文化歷史弱勢。

 

大溪地區是早期高度商業發展的山城,自古以來大溪老街的人雖然不見得都寫日記,但是家家戶戶必然都會『記帳』,他們在經商的過程中必須面對文武百業生意往來,所以在記帳的過程中也會不知不覺的描述了不識字的農工階層人民記帳與紀錄,那麼帳本字裡行間自然會呈現出當時民生物資、人際關係、完糧納稅等等真實資訊,那就是『日清簿』。

 

大溪地區早期的雜貨店(甘味店)是居民生活人氣最旺的商店,同時也是充滿人情味的場所,雜貨店裡並不是只有賣出商品,同時也會有收購商品再與客人以物易物,原來在日治時期的民間,除了日幣流通之外,民間生活必需品還是自有其交易的方式,其中也交錯著左右鄰居人與人的互動關係。

◎民間小典故:帳本記載當時民生物價之外,也記載人名、事件,例如某某人賒帳、某某人去看電影、割稻與誰家「相換工」、誰家嬰兒渡濟〈周歲〉、誰家辦理婚喪喜慶等等,無形間流露出居民之間互動關係。

「日清簿」的紙張以竹子碾碎打成漿之後再以沉澱方式篩製而成的,人稱這種紙張為竹紙或草紙,編造成冊就稱為「竹仔簿」,這日清簿的頁面會分為上與下分別記帳,上列記載收入項目與數量、下列記載支出項目與數量,就是所謂的「頂入下出」,而且每個月都會以大字記載「原金、收入、支出、存金」等四個項目。

 

大溪老城的故事

01大嵙崁水運

02大嵙崁碼頭

03大溪古道

04輕便台車

05大溪老街

06騎樓文化

07后尾迷宮巷

08草店尾文化

09民生日清簿

10大溪普濟堂

11大溪福仁宮

12殺豬公

13林本源大城

14飛橋臥波

15大溪公會堂

16大溪神社

17老街木器

18大溪豆干

19歷史競技場

20大溪大陀螺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