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大溪豆干

 

『豆干』是一般家庭非常民常的豆製食品,尤其大溪老城區廟宇密集,宗教祭祀頻繁,居民時常要準備『三牲』來祭拜,所謂『三牲』是指『豬肉(諸事大吉)、雞肉(闔家團圓)、魚肉(年年有餘) 』,但是早期年代物力維艱,大多數居民只好以『小三牲』取代,例如『豬肉、麵干、豆干』即便是『三牲』也會加幾片豆干給神明加菜,其實目的是引用豆干諧音「干=官」隱喻著「豆干豆干、子孫做大官」,而且豆干上都有一個印子即有官印之意,亦有與「五牲」(三牲再增加蛋與豆干)交錯運用的,精打細算的豆干錢可不能白花。

 

而遠近馳名的『大溪豆干』不論是在外觀和口感都與一般豆干不同,例如一般市面上的豆干剖面都有許多孔洞,而大溪烏豆干的剖面卻極少有孔洞,大溪豆干老師傅早就研發出天然技術使豆干好看又好吃了。

 

大溪豆干在早期日治時期開始於大溪老街製作販賣,這是一種辛苦的傳統食品加工行業,尤其在早期環境更是困難重重,所幸大溪人慣於刻苦耐勞,終於保留這一項別具特色的製作行業。

◎民間小典故:傳說早期大溪『烏豆干』創始人黃屋(綽號:黃大目)去學做的豆干是白色的,也就是沒有染色防腐,因此每天賣的豆干到了傍晚的時候就發酸了,黃屋的妻子覺得可惜就拿來當作晚餐滷肉的佐料,全家人都覺得豆干滷起來特別的好吃下飯,於是開始研發以天然植物配方將白豆干染色防腐成為『烏豆干』,並且歷代薪傳研發更精良的豆干製成,使大溪『烏豆干』的香味與口感更好;雖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也交代了『大溪烏豆干』製程以天然植物染色、世代薪傳手工的特色。

 

大溪老城的故事

01大嵙崁水運

02大嵙崁碼頭

03大溪古道

04輕便台車

05大溪老街

06騎樓文化

07后尾迷宮巷

08草店尾文化

09民生日清簿

10大溪普濟堂

11大溪福仁宮

12殺豬公

13林本源大城

14飛橋臥波

15大溪公會堂

16大溪神社

17老街木器

18大溪豆干

19歷史競技場

20大溪大陀螺

 

回首頁